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對礦產品需求迅速提升,如今礦業市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仍然較為粗放,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因此,礦山生產仍需加快轉型升級,向環保達標、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
5月10日,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國家質檢總局、銀監會、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要求新建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要求,礦山生產需加快改造升級,逐步達標。業內人士表示,此舉表明在生態建設的大背景下,礦山環境要求越來越高,綠色發展成為未來礦業發展的風向標。
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經濟社會對礦產品需求迅速提升,礦業市場突飛猛進。但總體而言,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較為粗放,生態破壞、環境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有些地方因采礦引發地面塌陷,特別是采煤引發的塌陷比較嚴重,對居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造成不良影響。由于開采礦業,也占用損毀了大量土地。有資料顯示,毀損土地累計超過了300萬公頃。礦山開采還破壞了區域地下水系統,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泉流量減少甚至干枯,影響地表植被等生態系統。此外,廢渣廢水污染了水土環境,全國固體廢渣積存量超過480億噸,礦山廢水年產出量超過110億方。
2015年4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要求,發展綠色礦業,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礦產資源高效利用,提高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2016年3月份,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將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和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作為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部署。
正因如此,此次頒發的意見更多聚焦綠色礦山建設,樹立千家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型綠色礦山典范,實施百個綠色勘查項目示范,建設50個以上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形成一批可復制、能推廣的新模式和新制度。同時,將探索礦業發展方式轉變新途徑。堅持轉方式與穩增長相協調,探索資源節約集約和循環利用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和礦業經濟增長新途徑。
隨著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能源資源需求仍將保持高位運行。有關部門預測,到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約為50億噸標準煤,鐵礦石7.5億噸標礦,精煉銅1350萬噸,原鋁3500萬噸。
與此同時,我國礦業發展結構性矛盾突出。煤炭產能過剩,油氣等清潔能源供應不足,鐵銅鋁等大宗金屬礦產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強,稀土、晶質石墨等戰略性新興礦產雖有比較優勢,但產業發展層次低,資源保護力度有待加強。另外,礦產資源開發集約化規模化程度不夠,仍存在“多、小、散”問題,全國小型及以下礦山數量占比高達88.4%,產能占比卻不足40%。
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表示,以綠色促改革是綠色礦山建設的應有之意。要通過綠色礦山建設,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環境保護等職責,加強規劃、標準、政策制定和實施,構建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綠色發展制度體系。
意見對一些行業作出了細化規定,比如要求煤炭行業更注重創新環境友好型開采方式,中東部地區經濟發達、人口集中,人地矛盾突出,應采取條帶式和充填式等開采方式,合理控制地面塌陷,鼓勵矸石不出井,逐步消滅已有的矸石山,減少土地占用,降低環境污染;西部地區生態脆弱敏感,應采取保水開采等符合區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要求的開采方式。
油氣行業則鼓勵開采技術創新,做到環保高效經濟開采,實現廢棄物全回收和無害化處理,做好油氣儲存和轉運過程中的防滲防漏。推廣“多井一場”井工廠模式,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
為此,相應的支持政策也進一步明確。意見提出,將從開采總量指標調控、礦業權投放等方面,依法優先向綠色礦山和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傾斜。同時從規劃規模、年度計劃指標、新增采礦用地取得、存量用地使用等方面,支持和保障綠色礦山企業和示范區轉型發展的用地需求。
上一條:單體液壓支柱的正確使用方法
下一條:礦山支護未來的發展趨勢分析 |
返回列表 |